離地獄只有一步之遙 顏色革命後的二次回歸

  • 盧永雄
立即購買
出版社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1年07月12日
ISBN 9789620446641
分類

簡介

回歸至今,雖說香港名義上回歸祖國,但沒有達到預期的人心回歸,反而離心力越來越強,反對派從起初僅是爭取政制改革,到後來和激進本土派合流,甚至演變為本土恐怖主義,讓香港變成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政制改革爭拗不斷和經濟發展原地踏步,令失落和悲觀情緒蔓延在整座城市,最終《逃犯條例》修訂成為了引發這顆炸彈的導火線。

本書從盧永雄於2014至2021年所寫的超過兩千篇評論文章中,精選了80篇精華代表作,並分為政治篇、經濟篇,以不同議題作切入點,從風起雲湧的顏色革命、充滿爭議的香港政制改革乃至未來特首的條件,由香港整體發展到本地勞動力市場的弊端,系統地剖析香港政治經濟停滯的根源,為香港未來的出路提供線索。

如何能在紛亂動蕩的日子裏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香港的走向,或許是決定我們命運的轉機。

目錄

總論──香港政治的三重誤判
1. 離地獄只有一步之遙:香港顏色革命
1.1 上一課看看如何進行顏色革命
1.2 香港搞革命就像去米芝蓮餐廳吃飯
1.3 你的浪漫,我的災難
1.4 我們為什麼要學烏克蘭
1.5 烏克蘭經驗 自編自導的神秘一槍
1.6 要認識清楚甚麼叫「政權保衞戰」
1.7 國安法不求好睇,只求有效

2. 暴力都市:一座城市的沉淪與倒退
2.1 哀我城 哀暴力之都
2.2 文明的香港,玩完
2.3 破壞死物論
2.4 恐怖主義已見雛形
2.5 一名黑衣女士 展現人性光輝
2.6 聽聽一名普通英國人的聲音
2.7 政治高熱‧暴力‧仇恨
2.8 大人不會明白的「焦土派」

3. 長路慢慢:香港民主與政制發展
3.1 何必要中央撕破面紗
3.2 無妥協 講普選 只會撕裂
3.3 劣質民主是民主制的最大敵人
3.4 一個搞壞了的民主制度還有用嗎?
3.5 香港將重回一個經濟城市
3.6 轉變中香港的政治失序
3.7 民主不是現在倒退,而是早已倒退了
3.8 美國人:政府不在我們一邊?

4. 法治的真締
4.1 香港根本沒有違憲審查權
4.2 上一堂憲法學101的課
4.3 香港法庭越權無效
4.4 精英大狀要去補補憲法學的課
4.5 「違法達義」的民主要來何用?
4.6 一個藐視法庭的社會

5. 校園回歸治學:別讓青年成為政治炮灰
5.1 濫用資源 傷害制度
5.2 違法達暴 不可收拾
5.3 在大學搞革命是有代價的
5.4 通識老師請注意:「以法達義」是錯的
5.5 老師怎可以教年輕人撼牆
5.6 教師要回歸專業,不要政治掛帥了

6. 愛國者的責任:要勇於鬥爭
6.1「和理非」選票沒有轉移之迷
6.2 無意識形態會丟失政權
6.3 養寇自重的災難
6.4 香港染上「斯德歌爾摩候群症」
6.5 民望政治 毒害甚深
6.6 一片雪花的責任
6.7 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亮劍

7. 史海鉤沉:翻開歷史這本教科書
7.1 殖民地的舊記憶
7.2 魯平受辱小故事
7.3 民族感情‧良心‧血性
7.4 老江的故事

8. 香港需要個什麼樣的特首?
8.1 來屆特首要摒棄「買辦」心態
8.2 來屆特首要明白「大和解」此路不通
8.3 要搵一個夠膽講六四的特首
8.4 選特首要選「變革者」而不是「繼承者」

總論──香港政治經濟學
1. 香港經濟發展何處去?
1.1 你估係香港叻,定係搭啱車?
1.2 香港要放低身段搶生意
1.3 揭大灣區規劃總體思路
1.4 「香港獨特論」站不住腳
1.5 深圳有人才有房香港有什麼?
1.6 香港政治經濟學

2. 香港政策的象牙塔
2.1 搶人野食領悟到的決策理論
2.2 全民稅好難頂
2.3 全民收錢 赤的疑惑
2.4 問題是巨額經常性開支

3. 土地房屋的困境與出路
3.1 李光耀:有屋便安定
3.2 未到大跌時
3.3 高樓價「重稅」誰之苦
3.4 居屋大幅加長限售期並不為過
3.5 過渡性房屋可以止咳
3.6 解決房屋問題 政府要有子彈

4. 反思香港產業的發展
4.1 有夢 還要把它實現
4.2 市場細出大力
4.3 這是一個顛覆的年代
4.4 「喼神」買少見少
4.5 貨櫃碼頭叢林法則淘汰香港
4.6 不要當市民是奴婢
4.7 今日港龍 明日香港
4.8 油商壟斷賺到離譜

5. 香港病態的勞動力市場
5.1 標準工時得個講字
5.2 勞工短缺 吸金黑洞
5.3 一個月10%的員工流失率,代表甚麼?
5.4 都是保護主義惹的禍
5.5 點解個個狀元做醫生

結語——香港二次回歸

作者簡介

盧永雄
大學修讀新聞學,碩士唸政治學,工餘進修法律,同時涉獵財經,亦愛好讀歷史,只是一個雜家。
工作主要搞傳媒,從報紙、雜誌、電視到新媒體,由編務到經營,略有小成。近年主要經營網媒《巴士的報》,擁抱移動互聯網革命。近日投身社交媒體,扮作KOL。不斷轉換跑道,人生求知若渴。